2009年3月8日 星期日

2008年西班牙薩拉戈薩世博會上,觀眾就將近距離感受這樣奇特的建築。

水建築正門。(電腦效果圖)

你能想像到以後的建築物不再是鋼筋混凝土結構,而是完全由水做成的嗎?目前美國科學家正在研究這樣特殊的水建築。據悉,在2008年西班牙薩拉戈薩世博會上,觀眾就將近距離感受這樣奇特的建築。

「水簾洞」自動開啟

在明年西班牙薩拉戈薩世界博覽會上,現場觀眾將會看到一座獨特的建築:牆面由噴湧而出的水流組成,而內部結構與正常建築幾乎沒有任何區別:咖啡廳、展覽空間,頂部照明設備等同樣存在於水建築中。

水建築側面。(電腦效果圖)

「水 牆」還是一個巨大的「顯示器」,其水流來自於數千個小噴頭,噴頭通過由電腦控制的傳感器進行開關和速射,圖像和文字在水牆上清晰可見。傳感器還可以感應到 某個不斷靠近的物體,並自動拉開水幕以便讓其通過。當觀眾從外面靠近水建築的時候,電腦傳感器會自動改變水流形狀,水牆忽然出現一道門,觀眾穿門而入之 後,傳感器則會將「水門」關上。

水建築全景。(電腦效果圖)

更讓人稱奇的是,這棟佔地5400平方英呎大塊頭建築可以在頃刻間消失不見,它的屋頂可以從16英呎的高處迅速降至地面,從而完成神奇的變身。其中的奧秘是大樓的頂部有一個薄薄的水層,這個水層在巨型活塞的推動下可以上下浮沉。

互動式動態建築

提出這一設計理念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建築師們表示,這個水建築堪比「水晶宮」,「白城」等世界博覽會歷史上最具特色的建築,估計造價為300萬美元。

水建築的屋頂。(電腦效果圖)

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卡爾洛.拉蒂說:近年來建築界的一個夢想便是設計出可變形、互動式、動態的建築。如果你利用磚等傳統材料實現這一夢想,難度一定很大。

薩拉戈薩世界博覽會的主題是「水和可持續發展」。這棟建築全部採用循環水,從而提供一種蒸發冷卻的效果,不需要空調來降溫。

連結:世博會的古老傳統

1851年首屆世博會的展館設在倫敦海德公園內,佔地18英畝,這個展館首次將鋼鐵構件和玻璃結合用於建築物的建設中,成為現代玻璃帷幕高樓大廈的前驅。整個建築物由鋼架支撐,屋頂、牆面等其他部分均採用大塊玻璃組裝。展館高大明亮,光線充足,廳內五彩繽紛,猶如夢境中的仙宮,被形象地譽為「水晶宮」。

1933年芝加哥世博會的標誌性建築是「白城」,建築物為古典式,全部以熟石膏粉飾,潔白壯觀,入夜後在燈光照明下更顯高大雄偉。此次世博會中,展館多為臨時性建築,閉幕後可以拆掉,為此開發了許多新型建築材料和建築,如充氣的輕型建築、塑膠吊篷建築等。

1958年布魯塞爾世博會上,組織者建造了一座原子能結構的球形展館,象徵著人類進入了科技進步的新世紀,至今聳立在布魯塞爾的市中心。

1970年大阪世博會的標誌性建築為「天宇閣」,大屋頂層層疊加,壯麗高聳,巍然屹立,充分顯示出東方宮殿建築的雄偉風格。(來源:廣州日報)

2009年2月17日 星期二

北京新央視火災配樓吸引了過往行人的目光

大陸/摩天大樓的防火之痛:豪華裝修導致安全隱患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2-17 13:09:43
張達智/整理

 據大陸《中國新聞週刊》報導:2009年2月10日,北京新央視火災配樓吸引了過往行人的目光,並紛紛用相機及手機拍照。

 內外夾攻是摩天大樓滅火的主要方法——在雲梯車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從戶外射水救人;同時消防員進入高樓火災現場,用水槍接駁室內消火栓出水滅火,疏散解救被困人員。
 
 如果著火的摩天大樓超過雲梯的高度,則無法從室外撲救,除非動用直升機,否則只能依靠自救,即依靠室內的消防疏散設施——這使得高層建築火災救援成為世界性難題

 
 號稱「電視臺裡的變形金剛」的央視電視文化中心,還未來得及全面展示其「享受建築」的理念,就「報廢」在2009年元宵節的大火中。如同堅不可摧的「泰坦尼克號」因為撞上冰山而沉沒,此類摩天大樓也會因為小火星而坍塌。火災,已經成為摩天大樓致命的「殺手」。

  鋼結構:高溫變成麵條
 
 火災發生後的第一時間,《中國新聞週刊》記者採訪到了參與該樓前期設計的建築師吳朝輝。作為此樓設計者庫哈斯的學生,吳朝輝在談及此樓的造型時表示,「這個大樓設計得不是特別好,從形態上故意地扭幾下有些彆扭。」
 
 「高層建築——尤其是外觀怪異的高層建築,一般是鋼結構建築或部分採用鋼結構。」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秦佑國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稱,「過高的樓必須採用鋼結構,這是因為混凝土結構太重了,而鋼結構可以做到很高很大。」
 
 根據《民用建築設計通則》,高於24米或超過10層的建築屬於高層建築。隨著經濟發展,又湧現出一批高於100米的建築,它們被稱為超高層建築,公眾習慣將其稱為「摩天大樓」。
 
 對於這些摩天大樓,儘管鋼結構具備主體結構比較輕、建造快、現場施工量小的優點,但其致命弱點是怕火——雖然鋼本身並不燃燒,但普通鋼材在 600攝氏度的環境下,強度就和麵條差不多。所以,鋼結構安裝後會在表面噴塗一層厚厚的防火塗料,一般塗料保證的耐火時限為2~3小時,以供建築內部的人 員逃生。一旦大火燒過,鋼結構往往嚴重受損。如果救火時澆水,對其破壞將更加嚴重。鋼結構高層建築即使發生不大的火災,技術上也必須拆除才能保證安全。
 
 「世界上最典型的此類事故就是美國『9•11』。事實上,世貿大樓不是撞塌的,而是燒塌的,因為高溫導致鋼結構變形,承受不了上面的重量,就塌下去了。」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閻培渝說。
 
 權威資料顯示,央視電視文化中心不是純鋼結構,而是型鋼混凝土結構,耐熱性能比鋼結構好。被稱為「鳥腿」的央視主樓則是純鋼結構,「這樣,我們就把CCTV做成一個大的鋼建築,把TVCC做成了一個複雜的建築,兩者有了區別。」曾參與設計的建築師奧雷說。
 
 「混凝土傳熱性沒有鋼材好,因此即使表面受到高溫烘烤,內部的溫度上升也會慢一點,受到火災的損害比鋼材要小。央視這幢樓目前沒有坍塌的危險 了,因為火已經燒過去了。」閻培渝說,「但在大火的作用下面,強度會下降,雖然沒有塌,但是以後的結構強度會受到很大影響。還可能在高溫的作用下,發生結 構變形,受力狀態都發生改變了。」
 
 對這棟自己參與設計的大樓的命運,吳朝輝認為,「燒了五六個小時,樓的主體結構也差不多了。」

  豪華裝修導致安全隱患
 
 「昨晚在吃飯的時候聽說,日本電視臺在直播央視大火,我就打車趕過去。到大望路就交通管制了,後來回家騎車到現場。」建築評論家方振甯對《中國新聞週刊》描述他看到的火災場景,「著得跟蠟燭似的。」
 
 方振寧在去年8月就進過這棟大樓,並拍過上百張照片,「它的建築結構中間有一個二十幾層的巨大中庭,南面是客房,北面有客房有店舖,所有的裝修 都是木材的。」閻培渝也表示,「表面的裝修材料可能比較易燃,很多建築物火災都是由裝修材料引起、擴散的。而且建築是中空的話也比較容易擴散,燃起來是挺 快的。」
 
 一位建築師表示:「一般而言,在後期的室內裝修階段,建築裝修中使用大量可燃性材料,建築內部易燃物常常亂堆亂放,還分佈著大量電線和電纜,這使得一個小火星都可能引發一場大火;而這些年建築業內層層分包的惡習,讓防火分區和防火部署難以落實,一旦起火就火燒連營。」
 
 為了追求建築外觀效果,央視的這棟大樓外牆分兩種形式,一種是可以透光的玻璃幕牆,另一種是像罩子一樣的鋁板幕牆。而大火正是從一面玻璃幕牆中洶湧而出,而鋁板幕牆的一面基本無火。
 
 據瞭解,很多摩天大樓均採用玻璃幕牆,國內外建築界對此頗有爭議,其中日本、德國等國家明文規定禁止使用。原因在於玻璃幕牆雖然本身並不燃燒,但會因抽風作用而成為火勢蔓延的途徑,而且常常等不到人員疏散完畢,幕牆就已達到耐火極限而向下掉落,嚴重影響人群安全。

  摩天大樓,一個「災害放大器」
 
 按照國家強制性防火規範,央視的這棟大樓的耐火等級應該為一級,採用不燃燒體和難燃燒體建造,並且在春節前建築就已經外牆封閉了,普通煙花是不可能引燃的。一位在現場的網友表示,「禮花放出的圖案有心形,大腳丫形,非常大,不是老百姓的禮花能達到的。」
 
 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駱原在10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說,央視新址北配樓火災是由於業主單位不聽民警勸阻,執意燃放A類禮花彈 所致。所謂A級,是直徑最大、填充藥量最大的禮花彈,其直射高度可以達到180米以上——而這也是能致使央視大樓起火的重要原因。
 
 但為何煙花會引起如此大火?《中國新聞週刊》記者瞭解到,在業內,高層建築被稱為「災害放大器」。
 
 由於高層建築內各專業豎井林立,火災時這些豎井就像高聳的煙囪,構成火勢蔓延的主要途徑,「火勢將比低層建築猛烈百倍」。試驗證明,煙氣豎向擴散速度為3~4m/s,在100米的超高層建築中,只需要25~35秒左右,煙氣即順豎井從底層擴散到頂層,火勢也將隨之蔓延。
 
 目前,全球消防體系能夠提供的最高雲梯約130米,而北京市消防系統最高的雲梯不超過100米。在這個基礎上,高壓水龍還能噴射出10米左右。 通常,消防雲梯車只能升至限定值的80%左右。如果地面風力達到4~5級,雲梯車則無法升高作業。如果著火的摩天大樓超過雲梯的高度,則無法從室外撲救, 除非動用直升機,否則只能依靠自救,即依靠室內的消防疏散設施——這使得高層建築火災救援成為世界性的難題。
 
 北京市消防局一位元工程師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城市安全部高層建築的防火主要依靠內部設計。這包括三個系統——遇到火情自動報警、自動噴淋系統以及消火栓。但很顯然,央視的這座大樓尚在施工過程中,內部的滅火體系未能投入使用。
 
 而逃生則是另一個重要問題:城市安全部門曾做過試驗,讓一名身強力壯的消防員從第33層跑到第1層,用時35分鍾。而火借風勢,30秒內就可以從第1層到達第33層。這樣算來,當火災發生時,慌亂的人群跑到樓外逃生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在國際社會上,摩天大樓防火方面的安全性能一直備受質疑。此後,在全世界範圍內,摩天大樓火災頻頻——美國、委內瑞拉、馬來西亞,均發生過震驚世界的摩天大樓火災。在中國,2007年,當時世界第二摩天大樓上海環球金融中心高層失火但並未造成人員傷亡。
 
 所以,1974年芝加哥443米高的西爾斯大廈落成後,美國一大批建築工作者拒絕設計摩天大樓。歐洲人則保持一貫的克制,目前在世界300米以上摩天大樓的排名中,沒有歐洲建築的名字。此外,歐洲許多城市已開始有計劃地拆除高樓。
 
 但在寸土寸金的中國大陸城市,因為能有效解決城市空間問題,超高層建築取得快速發展。按照每座城市超過90米的摩天大樓的數量進行排名,中國大 陸是世界上摩天大樓最多的國家。2008年9月18日,「超高層建築改變城市生活論壇」宣佈:上海超過100米的摩天大樓有400多棟,成為全球高樓建築 數量第一的城市。

2009年2月12日 星期四

水湳經貿園區 4大1特色

水湳經貿園區 4大1特色

  • 2009-01-19
  • 工商時報
  • 【曾麗芳/台中報導】

●台灣塔3D圖。圖/本報資料照片

 台中市在胡志強接任市長逾7年來,陸續規劃了許多重大開發案,其中,最為台中市民關心的,就是總投資額高達460億元、台中單一建設最大開發案-水湳經貿園區。台中市副市長蕭家旗表示,目前市府已編列近200億元預算,積極開發水湳經貿園區,預計民國101年完工啟用後,將成為台中直轄市的核心園區。

 提到「水湳經貿園區」開發計劃時,蕭家旗指出,因應全球化、兩岸經貿發展前景及未來大台中區塊發展,考量台中發展適居城市的定位與邁向國際化的前景,這塊面積廣達253公頃的土地,將以「四大一特色-大公園、大學城、大會展中心、大巨蛋及台灣精神塔」作為開發主軸,建構未來都市發展的新契機。

 蕭家旗表示,100年前,日本人在台中市建造了13公頃大的台中公園,歷經100年,台中至今還沒出現比日本人建造還要大的公園,為了替後代子孫爭取綠地,「胡市長堅持在水湳經貿園區內,建造一座台灣最大的都市公園」。他說,取名「中央公園」的大公園,面積廣達80公頃,「比美國中央公園大3倍、比高雄美術公園大2倍」。

 此外,水湳經貿園區開發計劃中,還有占地50公頃的大學城,逢甲大學、中國醫藥大學都已表達進駐該園區擴校的意願;另外,擁有5000個攤位的大會展中心,在兩岸往來、互動日益密切下,未來可舉辦兩岸商展、旅展之類的大型展覽會;而大巨蛋,則可同時容納3萬人看表演。

 該園區最大的特色,就是象徵台灣精神的「台灣塔」。蕭家旗表示,台灣塔標高300公尺、樓高約100層,「如同東京鐵塔、巴黎鐵塔一樣,台灣塔將成為大台中的新地標」,台灣塔將分別建置願景館與藍景館,擘劃台中都的新願景。

 此外,水湳經貿園區內規劃了經貿專用區,可興建旅館、商場、娛樂服務等用途,也有占地廣闊的文化事業專區與文化主題公園。蕭家旗表示,「文化、經濟國際城」是台中市發展的願景,該園區整體規劃開發中,搭配廣大的文化事業專區與文化主題公園,除可帶動鄰近地區整體經濟的發展外,將使台中市晉升為國際知名且名實相符的文化城。

 至於經費取得問題,蕭家旗表示,總經費460億元,將以區段徵收基金編列預算,其中,台中市政府去年已編列140億元預算,準備買下有償撥用土地;另外,今年也已編列50多億元預算,作為水湳經貿園區第一期建設經費,包括公共設施基礎建設以及大巨蛋、大公園及藍景塔,皆將在農曆春節之後舉辦國際競圖,預算達3億元。

圓環 城市綠洲或交通荒島

圓環 城市綠洲或交通荒島

北市仁愛圓環不是開放空間。
本報資料照
位 於台北市敦化南路和仁愛路兩條林蔭大道樞紐地位的仁愛圓環,大片綠地被每天的車水馬龍環繞著。您可曾想進去看看這片綠地,但大量的車流,很容易就讓人打了 退堂鼓。仁愛圓環不是一個開放空間,它是城市軸線紀念性空間意象的遺留。過去圓環中央有個于右任先生的銅像,近些年來則是一年一度擺設大型花燈之處。但除 此之外呢?可以進去看花燈嗎?還是只可遠觀,不可褻玩?

其實圓環能否成為開放空間,關鍵在於如何改變交通的模式使進入圓環變得安全而便利,則可行性也就變得合理。以下舉個例子來說明。

紐約哥倫布圓環的設計,行人有足夠時間穿越道路到達圓環中心。
取材自網路
美國紐約市中央公園西南角的哥倫布圓環,最初的設計理念是要製造行人和馬車進入中央公園的堂皇入口意象。但自從汽車發明以來,大小車輛及街道輕軌車穿梭於圓環間,當年中央公園的入口意象已不復見。這一切都是因為思考的主軸只以車輛交通為主,而忽略了行人的地位。

自八十年代末期,紐約市開始一連串的規劃與競圖,嘗試尋找出如何還此空間於民的方案。圓環的再造於二○○五年完工,如今已成為紐約市民最愛的去處之一,尤 其是附近的上班族工作之餘的午餐休憩好去處。此設計案的成功之處首在目標明確,設計者的主要目標就是要讓民眾能夠使用這個空間,前提是必須要改變交通模式 使民眾容易進入這個空間;另一方面則要確定在民眾能使用的空間最大化的情況下,依然能保持四邊交通的順暢。

哥倫布圓環輻射而出的都是交通極繁忙的道路。設計團隊的交通顧問將圓環的交通重新整理,並透過流量分析,精確地控制每個紅綠燈的時間,讓行人有足夠時間穿 越道路到達圓環中心,又不會造成時間過長以致車輛交通阻塞。三條輻射道路的安全島和人行道均做適當調整,提供行人進入圓環前一個適當的落腳地點。

至於圓環的開放空間和綠地部分則以整地的手法將四周堆高,使圓環內部在實質上和視覺上均和周邊道路交通適度阻隔開來,僅留下三個行人出入口。堆高的土堤外 側以植栽為主,內側則是三層的噴泉。噴泉旁是寬廣的座椅,人們可以三五成群坐在上面一塊兒享用午餐,或躺在上面享受午後的陽光。圓環最中央的哥倫布雕像依 然保留著,但原先包圍著的欄杆和水池則被移除。人們可以直接坐在雕像下的台階,從過去未曾有過的角度,望著紐約市的街景。

大都會一地難求,如何創造市民開放空間是一個迫切的課題。仁愛圓環位於兩條林蔭大道的樞紐地位,是否能成為開放空間讓台北市民有個新去處,是值得思考的。 或許會有人說去除圓環,截彎取直,就可以創造出四個小的開放空間了;但這四個空間如何與旁邊的商業大樓作區隔與定位?身為日據時代都市規劃的紀念性空間遺 留及台灣最大的圓環,與其去除,不如重新定位,創造出台北市民的城市綠洲。

2009年2月9日 星期一

故宮南院興建工程將重新招�

故宮南院興建工程將重新招標

負責設計故宮南部分院的美國建築師安東尼普里塔克去年底與故宮解約,讓故宮南院興建案再度延宕。故宮院長周功鑫今天表示,行政院團隊已介入參與檢討此一工程,將重新公開招標、徵選建築師。

周功鑫說,普里塔克為故宮設計的建築主體過度耗能、不符合綠建築的標準,且工程經費超出原訂的卅億元預算近一倍,雙方解約後,故宮南院興建案可以有個全新 的開始,目前行政院已邀請工程會參與討論相關議題,未來不排除推翻普里塔克的設計案,重新遴選建築規畫案;或由交國內建築師依據普里塔克的設計案興建南院 建築。

【2009/02/09 聯合報】@ http://udn.com/

北市府改造 想找伊東豐雄

北市府改造 想找伊東豐雄

繼台中大都會歌劇院、高雄市運會主館場後,國際級建築師伊東豐雄也將在台北市大顯身手!

建築圈傳出,台北市政府開國際標跨海邀請伊東豐雄改造已有15年屋齡的北市府大樓,台北市長郝龍斌昨(15)日低調表示,還在與建築師討論,最後規劃還沒有出爐。

郝龍斌昨天在松菸文化園區BOT案簽約記者會後,再度與伊東豐雄討論北市府大樓改造內容。據了解,會先針對市府穿堂部分進行設計,市府已經找到贊助經費。

房地產業者表示,若北市府也找伊東豐雄設計,他將是少數在台灣北中南三大都會區公共建築都有作品的日籍建築師。

位於信義計畫區西端的台北市政府大樓,當年因台北市政府極力發展東區,而從台北車站搬遷過來,整棟建築呈「雙十」型狀,1994年完工後,一直是信義計畫區重要地標之一,並與仁愛路另一頭的總統府遙遙相望。

市政大樓樓高12層、地下二層,屬開放式辦公場所,樓地板總面積近6萬坪,占地廣闊,有30餘個市府各級機關進駐,辦公員工總數約6,000人。

伊東豐雄今年68歲,是日本重要的當代建築師,曾獲得日本建築學院獎和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金獅獎。伊東將自己的建築理念定義成都會生活的「著裝」,在台灣也擁有廣大的建築粉絲,人氣不輸另一位在台灣擁有高知名度的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

2005年,伊東豐雄同時贏得了台中大都會歌劇院和高雄2009世運會主場館國際競圖首獎,目前則正在就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新館計劃一案與校方接洽中,若加上松菸文化園區,他至少已有四件案子在台灣進行。

【2009/01/16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庫哈斯 用爭議蓋魔幻建築

庫哈斯 用爭議蓋魔幻建築

庫哈斯是21世紀最受爭議的建築師,但也有許多人拿他跟柯比意相比。
(歐新社)

過年前,2000年普利茲克獎得主、荷蘭建築大師庫哈斯,贏得台北藝術中心的設計權,這是他在台灣的第一件作品。記者會上,他被學者稱為「魔術師」-庫哈斯究竟擁有什麼樣的魔法?又會為台灣「變」出什麼樣的魔術建築?

2002年,庫哈斯贏得北京中央電視台(簡稱CCTV)的設計權,卻引來各界撻伐。在西方,建築界批評他甘為中國官方媒體設計深具權力象徵的摩天大樓;在 中國,CCTV從選址、外型到造價、結構安全都飽受質疑。庫哈斯接受大陸媒體訪問時卻表示,建築需要爭議,「只有令人厭煩的建築,才只有一種聲音」。

建材廉價 無所謂

庫哈斯是這個時代最受爭議的建築大師。他之所以成為大師,主要源於他的爭議性、而非他的建築作品。庫哈斯深深明白這點,他總是懂得在最爭議的地方、做最爭議的作品,並用最爭議的設計。

荷蘭建築師庫哈斯設計的北京中央電視台大樓,氣派大,爭議也大。
取自www.gsd.harvard.edu
庫哈斯的爭議之一是,他不關心建築的美醜。CCTV被網友形容為「痔瘡」、「大褲衩」,贏得的醜名比台北101多了好幾倍。

庫哈斯也不關心材質。他不像安藤忠雄一輩子執著於清水混凝土,也不像赫爾佐格與德梅隆(鳥巢建築師)不斷實驗新材質。他的作品經常採用當地廉價建材,對細 節看似漫不經心,讓人想起台灣的樣品屋,彷彿隨時會從地表消失。庫哈斯否定建築的永恆性,認為21世紀的城市只活在現在,沒有過去,也不在乎未來。

沒有風格 是好事

庫哈斯的風格就是沒有風格。他不像法蘭克蓋瑞或札哈哈蒂,作品一眼就可以看出是誰的手筆。庫哈斯認為沒有風格是件好事,代表建築師放棄對形體的關注。

庫哈斯最初的職業是記者而非建築師。1944年生於荷蘭的庫哈斯,19歲時在海牙郵報擔任記者,同時從事劇本創作,還拍過電影。一直到1968年,庫哈斯才放棄記者工作,到倫敦建築聯盟學院學習建築。

若用記者的標準來衡量庫哈斯,他或許不會顯得離經叛道。庫哈斯曾說自己是用「記者的眼光」觀察世界,這也形成他和一般建築師最大的差異──後者認為職責是「創造美麗的形式」,庫哈斯卻以為是「將建築與文化以一種有活力的方式融合在一起」。

庫哈斯設計的葡萄牙波爾多音樂廳,打破傳統音樂廳的封閉性,讓原本供菁英享用的音樂廳變成露天市民廣場。
(美聯社)
波爾多音樂廳便是這樣的例子。這個音樂廳位於葡萄牙勞工住宅區邊緣,工人與音樂廳的高雅形象乍看格格不入,庫哈斯卻讓音樂廳變身市民廣場,令藍領居民也樂於親近。這個案子被認為是庫哈斯迄今最成功的作品,雖然它不規則狀的外型實在難以讓人恭維。

棘手案子 最拿手

坐落在士林夜市旁的台北藝術中心也是這樣棘手的案子。如何讓夜市人潮和高雅的藝術中心融合,對其他建築師來說是難題,卻是庫哈斯最擅長的強項。

西方評論家形容當過編劇、記者的庫哈斯,擅長「誇張諷刺的手法、小說式的觀察,融合說教言理的敘述」。在台北藝術中心的競圖過程中,庫哈斯充分展露這些優點。

他把藝術中心三個外型迥異、內部卻可打通的小劇院和台灣的鴛鴦鍋、多元文化類比。評審之一、東海大學創意設計與藝術學院院長曾成德回憶,聽完庫哈斯對台灣文化精彩的論述後,所有評審都被說服了。但另外一位評審張樞隔天卻又擔心,鴛鴦鍋的譬喻只是對台灣文化表面的認識。

聳動著作 超吸睛

庫哈斯總是懂得用聳動標題吸引人們注意。他的著作如「向拉斯維加斯學習」、「哈佛大學血拚指南」,光標題就像對建築界下戰書。

他早期的作品草圖像一幅幅漫畫,洋溢普普藝術的拼貼趣味。他出版「古代羅馬」時隨書附贈光碟,以電腦互動遊戲讓大家了解羅馬建造的過程;帶領哈佛學生研究大陸珠江三角洲期間,他創造了75條術語(如「浮士德契約」、「深圳速度」),還打算為這些術語申請註冊商標。

許多人拿庫哈斯跟20世紀的建築大師柯比意相比。兩人同樣熱愛文字,著述之多同代建築師遠遠不能相比。兩個人同樣展現對城市、歷史、文化的熱情,也毫不遲疑地向權力者靠近。

作風矛盾 被質疑

然而庫哈斯有更多矛盾之處。庫哈斯口口聲聲說「都市規畫已到末路」,卻在事務所成立了專門研究都市規畫的部門;一邊宣稱自己厭惡成為創造圖像 (Iconic)建築的人、痛恨在高樓貼上建築師的標籤,一邊卻做了誇張聳動的地標建築CCTV、同時不遺餘力地把自己推向「明星建築師」。

柯比意作品和文字一樣精彩;人們卻忍不住質疑庫哈斯,他對世界提出的精彩觀察,是否能在作品中得到實踐?

庫哈斯到底是偉大的建築師?還是詭辯家、騙徒?表演幻術的魔術師?也許要等到21世紀結束了,人們才會找到答案。

讚頌亞洲城市 提垃圾空間理論

庫哈斯是屬於21世紀的。他本身便是全球化的實踐者──住在倫敦,事務所設於鹿特丹,作品散落全世界各地。有趣的是,庫哈斯在歐洲飽受批判、在美國情況好一點,在亞洲則受到英雄式歡迎。

這或許因為,庫哈斯是少數頌揚亞洲城市美學的歐洲建築師。歐洲人眼中醜陋混亂的深圳、新加坡,在他眼中卻是「21世紀必須面對的大都會景觀」。庫哈斯認為,19世紀城市的中心在歐洲,20世紀在美國,21世紀則在亞洲。

1970年代,庫哈斯前往美國深造,愛上了擁擠又混亂的紐約。他出版「癲狂紐約」,認為歐洲建築學者所宣揚的建築永恆性,與大都會的不穩定性是無法相容的。而20世紀歐洲建築史排斥像紐約這樣的城市美學,是掩耳盜鈴的愚蠢行為。

1996年起,庫哈斯帶領哈佛研究生,在大陸珠江三角洲展開城市研究,2000年將研究結果結集出版為「大躍進」。庫哈斯那時便預言,比美國變動更迅速的 亞洲城市,將會對停滯、破產的美國產生重大影響。同年,還沒什麼建築作品的庫哈斯,便憑有點「驚世駭俗」的建築論述贏得普利茲克獎。

根據對亞洲和美國的研究,庫哈斯提出容易激怒歐洲學者的城市理論:「普通城市」與「垃圾空間」。他認為,古代羅馬、倫敦的都市性,已被消費和觀光現象所取代,建築的功能將淪為刺激消費;毫無特性、缺乏文化認同的都市,將在世界上四處蔓延。

庫哈斯近年將事業中心放到亞洲,作品包括北京CCTV、韓國首爾大學美術館與日本福岡NEXTUS住宅。

庫哈斯曾說,他做建築的城市,便是他研究文化基因的「實驗室」。如今鴛鴦鍋式的台灣文化,將隨台北藝術中心一起進入庫哈斯的實驗室,結果值得我們期待。